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首页  > 365彩票手机app下载_365bet官网网址多少_office365桌面应用自然资源局 > 信息公开 > 工作进展

        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》白皮书发布

        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》白皮书发布


          1月19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》白皮书。白皮书全文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、实践和成效,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自然资源部、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。

          发布会上,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就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作用,推动形成绿色空间格局;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,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介绍了有关情况。

          三个方面统筹,促进形成绿色空间格局

      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构建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;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,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。白皮书用一章的内容阐释了我国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。

          刘国洪介绍,自然资源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着力推进“多规合一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,通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“五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,促进形成绿色空间格局。重点是做到三个方面的统筹,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,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,实现高水平安全。

          一是统筹发展与安全,在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支撑高质量发展。立足粮食安全,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,明确2021年至2035年继续保持18.65亿亩耕地保护任务不变;立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整个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%;立足遏制城镇无序蔓延,对超大城市、人口净减少城市和人均建设用地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,严格按照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1.1倍、其他城市按照1.3倍,控制城镇开发边界。

          二是统筹保护与开发,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。贯彻主体功能区战略,根据自然地理格局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,优化农产品主产区、重点生态功能区、城市化地区战略布局,统筹水利、交通、能源等基础设施空间布局,构建多中心、网络化、开放式、集约型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。鼓励城乡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,推动城市内涵集约发展,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

          三是统筹保护与修复,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。统筹布局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部署全国陆地、河湖、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,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、系统修复、综合治理,让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环境更优美,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。

          节约集约用地,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

         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,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将长期面临尖锐的人地矛盾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。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上唯一的出路就是严格保护耕地、节约集约用地。

          刘国洪介绍,我国将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,继续完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系,从“严控增量、盘活存量、优化结构、提升效率”四个方面,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努力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
          一是严控增量。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,从源头上控制各类建设对耕地等各种农用地的占用,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2950万亩,比“十三五”期间压减300万亩。

          二是盘活存量。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,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,实施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的“增存挂钩”机制,倒逼各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。这项机制从2018年实施以来,五年间全国消化“批而未供”、闲置土地共计2200多万亩,相当于年度新增安排计划规模的3倍多。

          三是优化结构。城镇用地方面,着力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,用“存量”换“增量”;鼓励地上和地下空间立体开发,用“地下”换“地上”。农村用地方面,大力推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在耕地总量不减少、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,因地制宜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,山下的果树林木尽量调整上山上坡,用“山上”换“山下”,用结构优化释放出空间。

          四是提升效率。深入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,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,大力推动工业用地租赁和出让相结合,健全土地二级市场。修订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标准,扩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范围,努力用资金和技术换空间。开展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创建活动,引导全社会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努力推动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5%左右。
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